中國營養學會於六十九年曾假國立藝術館舉辦了一場﹁國民營養研討會﹂,討論主題是:﹁吃素營養夠嗎?﹂研究會由該會常務理事邱清華醫師主持,參加學者專家有台灣療養院的艾沃爾博士,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助理研究員許淑華、榮民總醫院營養組章東綺、食品科技學會理事長陳昌爵、以及台大醫院生化研究所黃伯超教授等。
營養學會的副理事長楊祖馨教授在致開會詞時說:吃素的優點是在使血液及其輸送系統清潔無阻,正常的輸送血液至各器官組織,完成各種機能達到保健長壽之效果。
但這並非表示吃素沒有缺點。例如吃素就不能滿足講求吃的享受者的需要,還有最重要的,吃素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而這就是此次研究討論的主要課題。
邱清華教授在主持研討會時指出,吃素可用程度上的不同,而分吃純吃素,吃奶蛋素、及吃長壽素三種,由於有程度上的不同,在探討營養的足夠與否?就得劃分清楚。根據他所引用的中美對素食者的調查結果,素食固可有助預防心臟血管的疾病,但維他命B族、鈣質、鐵質等均顯不足。故須注意食物的選擇,如五穀類配合豆類酵母等食用,可增補蛋白質的利用,有利於身體之健康。
一向提倡素食的艾沃爾博士分析素食的營養指出:素食中的蛋白質及脂肪是毫無問題足夠的,在維他命B12方面,奶蛋素的素食者亦不虞缺乏,她並強調素食者血液中膽固醇較低,故發生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死亡率較低,同時,對結腸癌、乳癌更有預防的作用。
台灣素食者的營養狀況,據許淑華的謂查顯示,有三分之二是營養不良之現象,不良的原因在維他命B12的缺乏,但她表示,在食物中加入酵母是可以補救的。
陳世爵博士則從植物油的營養觀點鼓勵國人多食用植物油,因為動物油為飽和脂肪酸,它在血管裡容易凝固阻塞,而導致心臟病,而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則無此種弊病。
台大醫院生化研究所教授黃伯超認為:只吃植物性蛋白質食品是適當的。他說:一般營養學者認為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好,但是植物性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分解成各種胺基酸,不管是由植物食品來的,或動物食品來的,對身體的貢獻都是相等的。
不過他強調,食品種類廣泛些、量多些,則全植物性蛋白質應該夠營養的。我國吃素者,通常攝取多量的豆類,尤其是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油豆腐、豆漿,而且素食多為成年人。黃伯超認為,他們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沒有問題的超過每天的需要量。
以上各專家的報導,都是有科學根據,及實驗所得的,我人要想避免血管心臟疾病而獲得長壽,最好是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