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肉食、血質與癌症 (一)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日本國立公眾衛生院的平山雄博士於一次學會上曾發表:如每日能飲鮮牛乳三杯(約合五五O西西),即可免於生癌。據他的統計,日飲牛乳一杯(約合一八O西西)至二杯者,尚有百分之三的發癌率;但日飲兩杯以上者則能對癌作完全的預防。其理由是因牛乳中含有多量的鈣質,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鹼性。癌症是於血液作酸性反應時才開始發作的。根據這種道理,如經常服用鈣劑亦有防癌之效。但鈣為無機礦物質,服入胃中不能即行發生效力,得藉著體內的維他命D與K經過一段複雜電解過程,才產生出鈣離子Ion Calcium,始於人體中發生有機效能。維他命D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維他命K的來源是腸內的細菌及綠葉的蔬菜,故吾人須經常實行日光浴及蔬食主義,才能使鈣發生其作用。


  二次大戰後,有一部分學者推崇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各國流行著熱量Calorie萬能的營養論,因而風行講究肉食。但與此肉食主義成正比例的是癌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肉、卵、魚、白砂糖、酒等,固然食入體內能發生高熱量,卻都為酸性食品。試觀社會上的現象,到了老年期的人們,美食家病多,而粗食者病少;其原因即美食多屬酸性食品,而粗食食品則多為鹼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