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水準之日益提高,食品營養學也因此而備受重視,使得一般人以為攝取高熱量及高蛋白質食品是求取營養的唯一門徑,故不論是孩童、年輕人、運動員,甚至從事摔角運動的彪形大漢,人人莫不拼命攝取肉類食物,以期能獲得健康的體魄,及旺盛充沛的精力。但肉類食品是否真能產生此種神效呢?這令我不期然地想起了某日本摔角冠軍的故事來!
該名日本摔角冠軍名喚玉之海。猶記民國六十年十月十一日當天,於報端見到「日本摔角名士玉之海暴斃身亡」的消息時,真是令人驚訝萬分,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因為早在十月六日當天,報上即有刊載,玉之海因盲腸炎而住進日本的虎門醫院,當時手術情況極為良好。
對於盲腸炎的治療,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我們實不敢抱持著過於樂觀的看法。然而,時至今日,醫療設備已有長足的進步,因此即使盲腸業已化膿而併發腹膜炎,只要能及時就醫,是絕少會有不治的情況。但是,身為摔角界好手的玉之海,竟然在盲腸炎手術後情況良好的情形下溘然長逝,這怎能不令人訝異呢?
由於事出谿竅,因此對於玉之海的死因,我更感興趣,心想其中必有原故。
於是,在其主治醫師的死因報告中,我查出了一絲蛛絲馬跡。其報告內容大致如下:「玉之海接受外科盲腸切除手術的情況非常良好,因此,對其正確死因,我實不敢驟下斷言。不過,在此之前,玉之海已患有糖尿病與風濕病;並且為了維持其摔角冠軍的頭銜,仍夜以繼日地勤奮練習,致勞累過度,我想,這或許就成為其死亡的主要因素!
」 爾後,經過病理解剖後,證實玉之海實是死於右肺動脈血栓,簡單地說,他是因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心臟病致死的。
這就對了!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痛風的發生。皆是由於長年食用肉類,導致血液形成酸性使然。
眾所週知,摔角選手的飲食大都是「搶鍋菜」。何謂「搶鍋菜」呢?那是一種肉類與蔬菜混合煮成之營養食品,由於眾人咸認此種燒法營養非凡,是故,摔角選手才都以此搶鍋菜為主食。而又由於大家迷信肉類中所含高熱量,能使精力旺盛,於是,搶鍋菜中的肉類佔大多數,我想,就是因為經年累月地大量攝取肉類食物,才造成了此位不可多得之摔角奇才的暴斃!
而在閱畢前述種種肉食之弊端後,倘使有人再頗不以為然地對您指摘道:「唉呀!張三!您吃肉吃得太多了!」時,您是否還會不以為然地說道:「什麼!」了呢?好!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一項非正式的統計記錄,以杜絕您的質疑吧!根據民國六九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其時的肉類消費額竟高達民國三九年之肉類消費額的三,可見一般人食肉量均過多了吧!
筆者於此處所指的肉類,並不單指整塊的肉排而言,舉凡麵中用以調味的叉燒肉;咖哩飯中的切丁裏脊肉;以及義大利麵上所澆的酢醬肉屑等,我們平日不曾多加注意的細碎肉末,都應歸屬於肉類的攝取量中。預計我們的食肉量仍會繼續增多,故不可不慎啊!
於此我想呼籲大眾的是:這些細碎肉末的個體雖小,且為數不豐,但是,積少成多,長年累月地食用此些肉屑,其結果不正與食用大量肉類一樣嗎?
於我的研究室當中,就曾就素食者與肉食的生活作了一番比較。素食者,不僅膚白如雪,饒有光澤,且極富彈性,做起事來更是朝氣蓬勃,精力充沛,也甚少罹病。至於肉食者就全然反是了!除卻於外貌之上,看來極為蒼老之外,更常聽見他們抱怨病體違和,這兒痛、那兒疼的!
當然,此種現象表徵,我們不能概括地以肉類的取用多寡與否以為論斷,這還牽涉到個人的體質與生活態度,但是無可否認的,攝食實是人類的本能,是故,對於每日食物的攝取,我們怎能等閒視之呢?
西元一九二六年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有名的戲劇家、評論家兼熱心之社會主義者蕭伯納就曾如此調侃世人道:「說也奇怪,近來人們自外表上看來,竟然都比實足年齡為老,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人們不像我般地茹素;而意味地欲猛食動物殘骸,及牛飲抗生物質的結果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