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結果顯示:
健康食品能夠預防或改善高血壓、高血脂、
心血管病變、肥胖、過敏、癌症、老化、
免疫性疾病、腸胃功能失調及神經系統的問題,
但前提是:必須配合個人體質服用。
──鄭慧文
該不該吃健康食品?
為什麼要買健康食品?為什麼要吃健康食品?健康食品到底有沒有效?該不該吃?如何吃?如何選購?吃了能不能立即見效?吃的不對有什麼副作用?
「我爺爺得了癌症,醫生說情況不太樂觀。聽人家說這種健康食品對癌症的病人最有效,很多癌症病人都吃好了。
」 「我想減肥,吃減肥藥怕有副作用,到減肥中心又很貴,第四台廣告說這種減肥的健康食品很有效,又不傷身體,所以我就買來吃。」
「我常常要交際應酬,可是高血壓這種病很麻煩,不吃藥就沒辦法控制。李老闆告訴我,自從吃了這種健康食品,高血壓居然好了,也不用再吃藥控制,所以我也想試一試。
」 「我的親戚在做直銷,所以被強迫推銷了這些健康食品。因為價錢很貴,不吃也可惜,還好吃起來甜甜香香的,也不難吃。」
以上這些對話,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在你我身邊。這些人的知識程度真的比較低嗎?這倒未必,因為服用健康食品的人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這些人缺乏醫學常識嗎?那可不一定,因為很多人都知道有病就要讓醫師診治,但慢性病的折磨真是讓人受不了,所以才會同時服用健康食品,就像很多人有合看中西醫的習慣。
可惜的是,很少有人重視如何讓這些有意服用健康食品的人能夠「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反而使得一小批不肖商人以趁火打劫的方式推銷魚目混珠的劣質產品,使得健康食品蒙上神祕的面紗,因此使得保力胺豬飼料事件、減肥菜數起死亡慘劇,以及自行將紅豆杉熬湯喝下的致死案例等悲劇層出不窮,使得民眾對健康食品的信心大失。
「誤解是悲劇的根源」。唯有打破健康食品的神話,把健康食品的真面目公開,國人的消費與健康權益才能獲得真正的保障。如果民眾確實有意願服用健康食品,我們就應該協助消費者選購高品質的健康食品,並且提供正確服用健康食品的保健資訊。如此一來,消費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及最妥善的保護。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健康食品確實有保健之功效,如何選購品質有保障的健康食品,以及如何服用健康食品以避免副作用。
那些健康食品有保健功效?
根據世界各國的健康食品銷售排行及相關的學術文獻,健康食品的保健功效可以簡單分類如下:
‧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的健康食品:寡糖、乳酸菌、藍藻。
‧保健心血管機能的健康食品:魚油、卵磷脂、甲殼質。
‧增強免疫力的健康食品:靈芝、蜂王乳、冬蟲夏草。
‧保護肝臟的健康食品:Silymarin、胺基酸、小麥苗。
‧延緩老化的健康食品:銀杏、SOD、人參。
‧抗癌防癌的健康食品:綠茶、膳食纖維、大蒜。
‧增強記憶力的健康食品:DHA、啤酒酵母、卵磷脂。
‧美容養顏的健康食品:月見草油、植物酵母、蘆薈。
希望深入了解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及用法用量的朋友,可參考台北醫師公會推薦的「新世紀健康食品(一)」、「新世紀健康食品(二)」、「美麗健康Easy
Do」等書,或上網參觀「網路醫學苑FDA Global」,以了解如何幫助身體真正有效地吸收健康食品的營養素及活性生理成份。
如何選購品質有保障的健康食品?
請到正派經營、有信譽的販售地點購買健康食品,才能購買到安心合法的產品。因此,建議您到下列地方購買產品:
‧全國性的連鎖藥局、超市或百貨公司。
‧全民健保特約藥局。
‧經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或中華民國直銷協會認可的公司。
若是您發現自己購買的健康食品發生問題,請向下列機構申訴: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以及各地衛生主管機關。
同時在選購健康食品時應該注意,產品中文標示是否完整列舉下列的基本項目:
‧品名、內容 物成份、重量或容量。
‧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或有效日期。
‧製造商及代理商的名稱、地址及聯絡電話。
‧產品成份、營養素含量、活性生理成份。
‧用法用量、建議使用對象、禁忌注意事項
如何服用健康食品以避免副作用?
健康食品的生理調節功效,必須以適當的服用劑量及正確的服用方法,才能達到保健養生的作用,因此服用健康食品時,請務必遵循下列原則:
‧孕婦、嬰幼兒、病患切勿隨意服用健康食品。若希望服用健康食品,請務必與醫師及藥師商量。
‧不論服用何種健康食品,一定要從少量開始,再逐次增量,以避免身體不適的現象。絕對不要一開始就大量服用。
‧最好用冷水或溫水配合服用,盡量避免與茶、酒、咖啡、果汁共服。
‧正在進行藥物治療的人絕對不可隨意停止用藥,請務必與醫師及藥師商量。若是醫師及藥師認為病人可以服用健康食品,應在服藥後至少間隔兩小時,再服用健康食品。
‧請在服用健康食品的期間,繼續保持飲食均衡、正常作息、適當運動的健康生活原則。若有任何身體不適的現象,請儘速停止服用,並且立即就醫診治。
健康食品不是萬靈丹
醫學研究結果顯示,健康食品能夠預防或改善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病變、肥胖、過敏、癌症、老化、免疫性疾病、胃腸功能失調,以及神經系統的問題,但前提是「必須配合個人體質服用」。
因此,在介紹了這麼多有關健康食品的研究報告之後,希望您能了解健康食品的適用對象、用法用量及禁忌注意事項,而且在選購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食品時,一定要仔細考量,不要隨意聽信廣告,以免花了大把銀子,買到來路不明的產品,吃了之後不僅無法得到預期的健康效益,反而又傷身傷心。
再次鄭重提醒您,健康快樂的人生建立在均衡多樣化的飲食、規律正常的生活作息、適時適量的運動以及輕鬆開朗的情緒。有病一定要看醫生,切勿自行服用成藥,也不要只靠服用健康食品來治病。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藥學士、政大企經班結業、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曾於美國醫療診斷試劑、生物科技及藥品製劑等數家公司從事研究開發,並同時於加州矽古醫學中心擔任臨床藥學顧問,應國科會邀請回國後,曾任財團法人製藥業技術發展中心研究員,獲得開發醫療診斷試劑多項國際專利。現為台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處「中華民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研究小組」委員、「網路醫學苑FDA
Globe」網站主持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